不以为然

出自 宋代 杨万里 《宋故少保左丞相郇国余公墓铭》

释义: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现代解析

“不以为然”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但实际使用时,它的内涵更丰富。

生活中,当有人提出某个观点或做法时,如果你觉得“这不太对”“没道理”甚至“有点可笑”,但又不想直接激烈反驳,就可以用“不以为然”来表达你的不认同。比如,朋友说“熬夜学习效率更高”,你心里觉得这说法不科学,就可以说:“我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

它的精妙之处在于,既表达了反对的态度,又显得比较含蓄,不会显得太尖锐。比起直接说“你错了”,用“不以为然”更委婉,留有余地,适合用在需要礼貌表达不同意见的场合。

不过要注意,这个成语通常带点“轻视”或“不重视”的意味。比如领导提出一个方案,如果你说“不以为然”,可能暗示你觉得这方案不够好,甚至有点看不上。所以使用时要注意语气和对象,避免让人觉得你太傲慢。

简单来说,“不以为然”就是“不觉得对,但懒得争”或者“心里不认同,嘴上留面子”的聪明表达方式。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