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立说

出自 清代 吴敬梓 《儒林外史》

释义:著:写作。立:建立。说:言论,主张。从事著述,创立学说。

现代解析

“著书立说”这个成语,讲的是通过写书来提出自己的理论和主张。简单来说,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见解系统地写下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学说或观点,让更多人知道并流传下去。

它的精髓在于“立说”——不只是随便写点东西,而是要有独创性,能提出有价值的见解,甚至能影响他人。比如孔子写《论语》、达尔文写《物种起源》,都是通过书籍把自己的思想体系传播开来,改变了人们的认知。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不满足于空谈,而是用文字把思想固化,成为人类文明的积累。就像搭积木,每一本有价值的书都是为知识大厦添砖加瓦。普通人也能从中得到启发:哪怕不是学者,把自己的经验或思考认真记录下来,也可能对他人有帮助。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