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同仁

出自 唐代 韩愈 《原人》

释义:表示对人同等看待,不分厚薄。

现代解析

“一视同仁”这个成语讲的是待人处事的一种公平态度。

它的核心意思是:对待不同的人或群体时,不偏不倚,给予同样的尊重和机会。就像阳光普照大地,不会因为你是大树就多晒一点,是小草就少晒一点。

生活中,这种态度非常重要。比如:
- 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因成绩好坏而区别对待;
- 领导对员工一视同仁,不因亲疏远近而分配不均;
- 社会对每个人一视同仁,不因出身、性别、贫富而剥夺权利。

要做到“一视同仁”并不容易,因为人难免有私心或偏见。但正因为难,才显得珍贵。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公平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同时给予平等的机会和尊严。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用简单的四个字,道出了社会和谐的基础——公平心。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