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黄花

出自 宋代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

释义: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现代解析

“明日黄花”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明天的菊花”,但实际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或失去时效性的东西。就像重阳节赏菊,节日当天菊花最美最有意义,可一旦过了重阳,菊花再美也无人问津了。

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用“时间差”制造反差:人们期待中的“明日”本该代表未来和希望,但在这里却成了“错过最佳时机”的代名词。就像今天没吃完的生日蛋糕,放到明天虽然还是蛋糕,却已经失去了庆祝的意义;或者新闻变成旧闻,哪怕内容没变,价值却大打折扣。

它提醒我们两个生活智慧:一是要抓住时机,好东西要及时享用;二是对已经过时的事物不必过分执着,就像没人会为昨天的报纸抢破头。这个成语用日常可见的菊花作比,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得鲜活可感,堪称汉语里的“时间哲学课”。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