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磅礴

出自 宋代 文天祥 《文山集·指南后录·正气歌》

释义: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盛大。

现代解析

“气势磅礴”形容的是那种宏大、震撼的场面或力量感,就像站在高山脚下抬头看,或者面对奔腾的江河时那种扑面而来的震撼。

拆解理解:
- “气势”:不是实际的东西,而是一种强烈的感觉。比如万人合唱的歌声、战场上冲锋的阵仗,甚至台风来临前黑云压城的压迫感,都叫“气势”。
- “磅礴”:原指山势巨大无边(像“磅礴的昆仑山”),后来延伸形容一切铺天盖地、让人喘不过气的宏大景象。

生活中怎么用?
1. 自然景观:比如“黄果树瀑布气势磅礴”,是说水流轰隆砸下来,水雾漫天,让人本能地屏住呼吸。
2. 艺术作品:形容一首交响乐高潮部分铜管齐鸣,或者巨幅壁画里千军万马的笔触,让人一看就心潮澎湃。
3. 人的状态:偶尔也形容人发言或行动充满压倒性力量,比如“他演讲时气势磅礴,全场鸦雀无声”。

关键点: 这个词专挑那些“大到你无法忽视,甚至有点被镇住”的场景用,小场面可配不上它。比如微风细雨叫“清新”,换成狂风暴雨才够“气势磅礴”。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