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腾腾

出自 明代 吴承恩 《西游记》

释义:腾腾:气体蒸发的样子。本形容食物或茶水之类热气很盛。后也形容场面或气氛热烈,情绪高涨。

现代解析

“热气腾腾”这个成语,字面意思就是冒着热气的样子,比如刚出锅的包子、冬天里的一碗热汤,都能用这个词形容。但它不只是说温度高,更传递出一种鲜活、旺盛的生命力。

比如形容一个忙碌的早餐摊,炉子上蒸笼“热气腾腾”,不仅让人看到白烟袅袅的画面,还能感受到摊主的勤劳和食客的满足;再比如形容一群人干劲十足,说“工地上一片热气腾腾”,立刻让人联想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这个词的精妙在于,它把抽象的热情、活力,用肉眼可见的“热气”具象化,让温暖、蓬勃的感染力扑面而来。生活中凡是充满希望、能量满格的时刻,都可以用这个带着温度的词来定格。

吴承恩

(1500—1582)明小说家。山阳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科举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耻为五斗米折腰,拂袖而归,专意著述。自幼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善谐谑,晚年作《西游记》,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另有《射阳先生存稿》、《禹鼎志》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