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儿女成行”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孩子们排成一行”,用来形容一户人家子女众多、热热闹闹的场景。它背后传递的是一种传统家庭观念中的圆满感——就像看到一队小鸭子跟着鸭妈妈过马路,画面里满是生机和希望。
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用简单的画面感传递深层价值。它不直接说“有很多孩子”,而是用“排成行”这个动态场景,让人瞬间联想到孩子们蹦蹦跳跳、前后簇拥的温馨景象。这种表达比干巴巴说“人丁兴旺”更鲜活,比“子孙满堂”更接地气。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诞生在重视家族传承的农耕时代。当时多子女既代表劳动力充足,也象征家族福气。虽然现代社会观念变了,但成语里那种对家庭烟火气的珍视依然动人——就像现在人看到幼儿园放学时孩子排队出来的场景,还是会不自觉露出微笑。它捕捉到了人类对生命延续最朴实的喜悦。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