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有饥色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释义: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现代解析
“面有饥色”这个成语很好懂,就是字面意思:脸上带着饥饿的憔悴神色。它像一张即时照片,直接拍下一个人长期吃不饱时的状态——脸色发黄、嘴唇干裂、眼睛无神,整个人蔫蔫的没力气。
这个成语最妙的是用“脸色”当镜子。我们中国人常说“气色”,饿肚子的人气色藏不住:皮肤失去光泽像枯叶,颧骨凸出像山丘,眼神飘忽像没根的草。不用翻口袋看米缸,光看脸就知道这人日子艰难。
它经常用来对比两种人:比如古代官员肥头大耳,老百姓却“面有饥色”;或者讽刺某些人嘴上说“百姓富足”,实际街头到处是菜色面孔。现在虽然很少真饿肚子,但形容人加班熬得憔悴、压力大导致消瘦,用这个成语依然很生动。
简单四个字,比说“营养不良”更有画面感,比写“饿得皮包骨”更含蓄,是观察生活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