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坏而遁
出自 《淮南子·齐俗训》
释义:坏:没有烧过的砖瓦、陶器等。遁:逃避。谓隐居不仕。
现代解析
“凿坏而遁”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凿穿墙壁逃跑”,但它的精髓在于形容一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机智逃生方式。
想象一个被围困的人,大门被敌人堵死,常规路线走不通。这时候他干脆抄起工具,在墙上硬生生开个洞溜走——这种看似笨拙实则巧妙的反套路操作,就是成语的生动之处。它传递了三个核心智慧:
1. 突破思维定式
当常规方法失效时,敢于打破物理或心理的“墙”,比硬冲正门更有效。就像现代人遇到工作瓶颈时,换个赛道反而海阔天空。
2. 务实胜过面子
凿墙看似狼狈,但结果比困死强。成语暗赞这种“保命不保脸”的实用主义,类似今天说的“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3. 留后手的智慧
故事里逃跑者大概率提前观察过墙体结构。提醒我们平时就要留意“备用出口”,危机时才能迅速找到破局点。
这个成语最妙的是用“暴力拆墙”的画面感,把“绝处逢生”的哲学变得鲜活。比起“急中生智”这类抽象成语,它让人瞬间联想到漫画式场景:灰尘飞扬中,主角抡着锤子咧嘴一笑:“拜拜了您嘞!”——这种带着泥土味的智慧,正是汉语独有的生动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