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影敛迹

出自 宋代 叶适 《刘建翁墓志铭》

释义:谓隐蔽起来,不露形迹。

现代解析

“避影敛迹”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躲开影子,收起脚印”,听起来像在玩捉迷藏。它生动地比喻一个人做事低调谨慎,刻意避免引人注目,甚至隐藏自己的行踪或真实意图。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想象公司里有个人能力很强,但从不抢风头,开会时安静坐在角落,功劳让给同事,遇到争议就悄悄退后——这就是“避影敛迹”的典型表现。这种态度可能是为了规避风险,比如避免被小人嫉妒;也可能是性格使然,就像武侠小说里深藏不露的高手。

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用“影子”“脚印”这些具体事物,把抽象的人际智慧形象化了。它既提醒我们“树大招风”的道理,也暗含了中国人“藏锋守拙”的处世哲学。不过要注意,过度使用这种策略可能会错失机会,关键看场合和目的。

叶适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