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巨奸大猾”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巨大的奸诈,极致的狡猾”,用来形容那些坏到极致、狡猾透顶的人。
拆解分析:
1. “巨”和“大”:这两个字都在强调程度之深,说明不是普通的小聪明或小心机,而是坏得离谱、狡猾得登峰造极。
2. “奸”和“猾”:
- “奸”指阴险、虚伪,比如表面装好人,背地里使坏;
- “猾”指圆滑、诡计多端,善于钻空子、逃避责任。
使用场景:
这个词通常形容两类人:
- 位高权重的坏人:比如历史上祸国殃民的贪官,他们手握大权却谋私利,甚至坑害百姓;
- 隐藏极深的恶人:比如伪装成善人的骗子,手段高明,让人难以识破。
对比其他成语:
- “老奸巨猾”更侧重年龄和经验的狡猾(比如职场老油条);
- “巨奸大猾”则更突出“危害性极大”,甚至带有一种“恶人中的顶尖高手”的意味。
为什么这个词有冲击力?
它像一记重锤,直接点明对方不是普通的坏,而是坏得“顶级”、狡猾得“离谱”,带有强烈的道德谴责。比如形容一个贪污腐败的高官:“他可不是小贪小占,而是真正的巨奸大猾,把国家利益全当成了自家钱包!”
注意: 这个词语气极重,日常很少用,但一旦用出来,就是“撕破脸”级别的批判。
韦嗣立
韦嗣立(654—719),唐代诗人。字延构,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武则天时任莱芜县令。韦思谦子,韦承庆弟。少举进士,任双流令,政有殊绩。武后、中宗时,历位凤阁侍郎、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有定策立睿宗之功。中宗景龙时任兵部尚书。韦嗣立因与万年(今西安市旧城一带)人韦后同姓,曾奉诏附韦后属籍。韦后临朝乱政,为玄宗所杀,韦嗣立为此受到株连,徙往陈州,死后追谥为“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