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躬屈膝

出自 宋代 魏了翁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

释义:卑躬:低头弯腰。屈膝: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奉承别人。

现代解析

“卑躬屈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弯着腰、跪着膝盖,实际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别人低声下气、讨好奉承的样子。就像一个人为了讨好有权有势的人,主动弯腰鞠躬,甚至跪下来,完全不顾自己的尊严。

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它用非常形象的动作,刻画了一种失去骨气的行为。想象一下:一个人明明可以挺直腰板做人,却非要弯腰屈膝,这种刻意放低姿态的样子,会让人自然联想到“没骨气”“拍马屁”的场景。比如历史上有些奸臣对皇帝谄媚,或是生活中有些人为了利益对领导阿谀奉承,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它的魅力在于,短短四个字就能让读者脑补出画面感——既看到动作的卑微,又感受到人格的矮化。使用时往往带点批评的意味,暗示这种行为是丢掉了原则的。比如:“他为了升职,对上司卑躬屈膝,同事们都很看不起。” 一句话就能让人明白,这种行为既不光彩,也不值得效仿。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