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赵舞

出自 唐代 卢照邻 《长安古意》

释义:古燕赵人善歌舞,泛指美妙的歌舞。

现代解析

《燕歌赵舞》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燕地的歌声,赵地的舞蹈”,用来形容一种特别美妙动人的艺术表演。

燕地和赵地(大致在今天的河北、山西一带)在古代以音乐和舞蹈闻名。燕人擅长唱歌,歌声悠扬动听;赵人精于舞蹈,舞姿轻盈优美。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成了艺术享受的“顶配”。

现在,这个成语常用来夸赞文艺表演精彩绝伦,比如一场演唱会既有天籁之音,又有惊艳的伴舞,就能用“燕歌赵舞”来形容。它背后还藏着古人对地域文化特色的观察——不同地方有各自的“拿手好戏”,融合起来更能碰撞出火花。

简单来说,它就像今天说“视听盛宴”,但更带有一种古典文化的韵味,让人联想到两千年前古人也在为好音乐和好舞蹈鼓掌喝彩。

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