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飘香
现代解析
“桂子飘香”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桂花盛开时散发出的浓郁香气。它常用来形容秋天美好的景象,或者比喻某件事物或某个时刻给人带来愉悦、高雅的感受。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用简单的四个字,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想象一下,金秋时节,桂花树上开满细小的花朵,清甜的香气随风飘散,让人心旷神怡。它既描绘了自然之美,又传递出一种舒适、美好的情绪。
更深一层看,“桂子飘香”还隐含着对高尚品格的赞美。桂花虽不艳丽,但香气独特,古人常把它比作品德高尚的人。所以这个成语也暗含了对内在美的欣赏——不张扬,却用自身的芬芳感染他人。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个成语形容一个温馨的场景(比如充满书香的房间),也可以赞美一个人低调却影响深远的行为(比如老师潜移默化的教导)。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美好往往不需要喧闹,却能持久地留在人们记忆中。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