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冻受饿

出自 清代 曹雪芹 《红楼梦》

释义:指无衣无食的穷困境况。

现代解析

“挨冻受饿”这个成语很好懂,字面意思就是“挨着寒冷,忍着饥饿”,形容人生活极度贫困,连最基本的温饱都得不到保障。

它的精髓在于用最直白的四个字,勾画出一种让人揪心的生存状态。想想看:冬天没厚衣服穿,冷得发抖;家里没粮食,肚子饿得咕咕叫——这种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比任何华丽的形容词都更有冲击力。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真实感”。它不抽象,不夸张,而是用每个人都能体会的生理感受(冷、饿)来引发共鸣。哪怕现在很多人不愁吃穿,但只要想象一下那种场景,就能瞬间理解成语中隐含的艰难、无助,甚至对命运的不甘。

它常用来强调环境的残酷(比如“灾民挨冻受饿”)或奋斗的艰辛(比如“创业初期挨冻受饿”),但核心永远在提醒人们:温饱不是理所当然的,能吃饱穿暖的日子值得珍惜。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