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德硕老

出自 唐代 李翱 《卓异记·三拜左仆射》

释义:盛德高年的人。

现代解析

“耆德硕老”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年高德重、学问深厚的长者”,但它的精髓远不止于此。

我们可以拆开来看:“耆”指六七十岁的老人,代表年龄与阅历;“德”是品德,为人处世的修养;“硕”形容学问或成就像大石头一样厚重扎实;“老”则强调资历和威望。合在一起,它描绘的不仅是年纪大,更是那些用一生积累智慧、德行和学识,成为社会精神标杆的人。

比如,一位退休教师,可能头发花白,但街坊邻居遇到家庭矛盾或人生困惑都爱找他商量,因为他说话公正、见识广博,这就是“耆德硕老”的现实缩影。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把年龄转化为一种精神财富——不是单纯“活得久”,而是活得有分量,能用自己的经验照亮他人。

现代社会常追求“年轻化”,但这个成语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活力,而在于内在的沉淀。它致敬那些用时间打磨出智慧,并愿意传递下去的人。

李翱

李翱(772年—841年),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西凉李暠后裔,北魏李冲十世孙。贞元年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桂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亦师亦友。在思想上,李翱一生崇儒排佛,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主张人们的言行都应以儒家的“中道”为标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