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駈叩门

释义:谓为飢饿驱使,叩门求食。駈,同“ 驅 ”。语本 晋 陶潜 《乞食》诗:“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 清 钱谦益 《吴封君七十序》:“先生晚食當肉,徐步當車,視 淵明 饑駈叩門,不亦彼困而此亨乎?”

现代解析

“饥駈叩门”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饿着肚子敲门”,用来形容人穷困潦倒、走投无路的窘迫状态。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人饿得实在受不了,只能硬着头皮去敲别人家的门讨口饭吃。这时候他可能衣衫破烂,面黄肌瘦,敲门的手都是颤抖的——既是因为饿得没力气,也是因为心里羞愧难当。这个画面生动展现了人在极端困境下的无奈和卑微。

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它用“敲门”这个简单动作,传递了更深层的社会现实:
1. 生存的紧迫性:饿到必须立刻求助,一刻都等不了;
2. 尊严的挣扎:明明知道乞讨丢脸,但为了活命不得不低头;
3. 人际关系的考验:门后的人愿不愿意开,决定了求助者的命运。

今天我们用这个成语时,不一定指 literal 的饥饿,更多是比喻人生中那些“被逼到绝境”的时刻——比如创业失败后借钱、重病时求医无门等。它提醒我们:人在顺境时要留有余地,对困境中的人也多一份善意,因为谁都有可能成为那个“叩门”的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