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作道理

出自 明代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

释义:亦作'再做道理',见'再作道理'。

现代解析

“再作道理”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回头再讨论其中的道理”,但实际使用时,往往带着一种“暂且搁置争议,先解决眼前问题”的务实态度。

它的精髓在于处理矛盾时的灵活性:
1. 不钻牛角尖:当双方争执不下或情况紧急时,不纠结于谁对谁错,而是先采取行动,避免浪费时间或激化矛盾。比如朋友吵架时劝“先吃饭,再作道理”,就是按下暂停键,让情绪降温。
2. 留有余地:暗示问题并非不重要,而是选择更合适的时机去深究,体现了一种成熟的分寸感。例如工作中遇到分歧,领导说“今天按方案A执行,再作道理”,既保证了进度,又保留了复盘空间。

这种智慧常见于日常生活——与其争得面红耳赤,不如先务实推进,回头再心平气和地讲理。它提醒我们:解决问题有时需要“绕个弯”,效率与和谐往往比争赢一时更重要。

凌濛初

凌濛初(1580年6月18日~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彼厈,别号即空观主人,行十九,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晟舍)人。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十八岁补廪膳生,后多次赴考均未中。崇祯十七年(1644年),被农民起义军围困于房村,率众抵抗,呕血而死。 其著作《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与同时期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二拍”,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