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一尘不染”字面意思是“一粒灰尘都沾不上”,但实际用来形容人或环境极其干净、纯洁。
比如:
1. 形容环境:说房间“一尘不染”,不是真的一粒灰都没有,而是强调干净到发亮,像有人天天精心打扫一样。
2. 形容人品:说一个人“一尘不染”,是夸他品行端正,不受坏风气影响,比如官员不收贿赂,普通人坚持原则。
背后的智慧:
这个词藏着人们对“纯粹”的向往——无论是物品还是人心,能做到“不沾脏东西”都很难得。就像白衬衫穿一天容易脏,但有人能始终保持洁白,这种自律或坚守会让人佩服。
有趣的是,这个词还带点“超脱”的感觉。比如修行的僧人“一尘不染”,不仅是衣服干净,更指心无杂念。普通人用它时,也会带点“理想化”的赞美,比如“她单纯得像一尘不染的水晶”。
总结:
它用“灰尘”这个日常小东西,把“干净”和“高尚”巧妙挂钩,既实在又生动。下次看到特别整洁的房间,或遇到正直的人,就可以夸一句:“真是‘一尘不染’啊!”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