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明经

出自 唐代 张鷟 《朝野佥载》

释义: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现代解析

《白蜡明经》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白蜡抄写经书”,但它的内涵要生动得多。

想象一下:古代没有印刷术,珍贵佛经只能靠人手抄。有人为了省事,用白蜡在纸上临摹经文——蜡迹看似清晰,但一遇热就会融化消失。这种“表面功夫”看似认真,实则偷工减料,根本经不起考验。

所以这个成语专门讽刺那些敷衍应付的假把式
1. 形式主义:表面做得光鲜亮丽,实则毫无实质内容,像蜡写的字一样虚浮。
2. 自欺欺人:骗得过一时,但真相迟早暴露,就像蜡遇热融化后露出空白。
3. 警示意义:提醒我们做事要扎实,否则再漂亮的“蜡经”也抵不过现实检验。

比如有人写论文只复制粘贴不思考,或员工做报表只美化数据不解决问题,都是现代版的“白蜡明经”——这种糊弄终究会“见光死”。

张鷟

张鷟(约660—740),字文成,自号浮休子,深州陆泽 (今河北深县)人,唐代小说家。他于高宗李治调露年登进士第,当时著名文人蹇味道读了他的试卷,叹为"天下无 双",被任为岐王府参军。此后又应"下笔成章"、"才高位下"、"词标文苑"等八科考试,每次都列人甲等。其间参加四次书判考选,所拟的判辞都被评为第一名,当时有名的文章高手、水部员外郎员半千称他有如成色最好的青铜钱,万选万中, 他因此在士林中赢得了"青钱学士"的雅称。这个雅号后代成为典故,成了才学高超、屡试屡中者的代称。武后时,擢任御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