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眉欢眼笑”这个成语,字面意思就是眉毛和眼睛都在高兴地笑,形容人发自内心的喜悦,藏都藏不住的样子。
想象一下,当你遇到特别开心的事(比如中奖、见到久别的亲人),脸上的表情会不自觉地舒展开——眉毛轻轻扬起,眼角弯弯的,笑意从眼睛里溢出来,整张脸都亮堂堂的。这种快乐不是礼貌性的微笑,而是情绪自然流淌的结果,甚至可能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开心起来。
它的精髓在于捕捉了人类情绪的“动态感”:眉毛和眼睛的微小变化,往往比嘴巴的笑更真实。比如孩子收到礼物时眼睛一亮,老人看到子孙时眉梢的温柔,都是“眉欢眼笑”的生动体现。这个成语用简单的四个字,就把那种“心里甜,脸上绽”的状态刻画得鲜活传神。
李渔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兰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一生著述丰富,著有《笠翁十种曲》(含《风筝误》)、《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万字。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等,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