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然魂销

出自 清代 李渔 《闲情偶寄·授曲第三》

释义: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现代解析

“黯然魂销”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情绪低落得连魂儿都像消散了一样”,用来形容人极度悲伤或失落的心理状态。

我们可以拆解它的画面感:
1. “黯然”:像光线突然暗下来,比喻心情一下子跌到谷底,整个人没了精神,比如失恋时觉得世界灰蒙蒙的感觉。
2. “魂销”:夸张地说连“灵魂”都被消磨掉了,强调打击大到让人恍惚,像被抽空了力气,比如亲人离世后那种空洞的痛。

实际运用场景
- 看到挚友远去的背影,他站在原地黯然魂销,仿佛被全世界抛弃。
- 她得知梦想落空后,一连几天茶饭不思,一副黯然魂销的模样。

注意:这个词偏文学化,日常中我们更常说“心都碎了”“崩溃了”,但“黯然魂销”更含蓄,适合描写深沉的情感,比如小说、抒情文字中。它的魅力在于用短短四个字,就能让人共情到那种刻骨的忧伤。

李渔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兰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一生著述丰富,著有《笠翁十种曲》(含《风筝误》)、《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万字。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等,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天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