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而忘私

出自 班固 《汉书·贾谊传》

释义:为了公事忘掉了私事。形容一心为公,不考虑个人得失。

现代解析

“公而忘私”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甚至顾不上考虑自己的得失。它描绘的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就像抗疫期间连续加班顾不上吃饭的医护人员,或者抗洪时跳进水里堵缺口的战士,他们心里装的是大家的安危,根本想不到自己会不会累、会不会危险。

这种精神可贵在它反人性。人天生会先考虑自己,但总有人能在关键时刻突破这种本能。比如老一辈科学家隐姓埋名搞核研究,几十年不和家人联系;基层干部驻村扶贫几年不回家,这些都不是靠强迫能做到的,而是内心真有比个人更重要的东西。

不过这个成语不是要人当苦行僧。它强调的是一种价值排序:该做选择时,能把公事摆在私事前面。就像上班族遇到紧急项目主动加班,学生看到同学摔倒先扶人再赶课,生活中处处都有“公”与“私”的取舍。真正践行的人,往往反而获得尊重——就像疫情期间主动当志愿者的普通人,他们暂时放下小家,却赢得了整个社区的敬意。

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