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皇失措

出自 明代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

释义:仓皇:匆忙而慌张。措:安置,安排,料理。指忙乱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现代解析

“仓皇失措”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慌张匆忙,失去常态”,用来形容人在突发状况下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

比如,一个人突然听到火警警报,吓得东西都来不及拿,跌跌撞撞往外跑,甚至可能穿反了鞋子——这就是典型的“仓皇失措”。它强调的是一种因意外或压力导致的失控状态,既包含动作上的慌乱(比如跑错方向、丢三落四),也包含心理上的崩溃(比如脑子一片空白、语无伦次)。

这个成语的生动之处在于画面感:你仿佛能看见一个人脸色发白、脚步凌乱的样子。它提醒我们,遇到突发情况时,冷静比速度更重要——否则越急越容易出错。生活中,考试时大脑突然“卡壳”,上台演讲忘词,甚至约会快迟到时翻箱倒柜找钥匙……这些都可以用“仓皇失措”来形容。

它的反义词是“从容不迫”或“镇定自若”,两相对比,更能体会到“仓皇失措”背后那种狼狈和无奈。

凌濛初

凌濛初(1580年6月18日~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彼厈,别号即空观主人,行十九,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晟舍)人。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十八岁补廪膳生,后多次赴考均未中。崇祯十七年(1644年),被农民起义军围困于房村,率众抵抗,呕血而死。 其著作《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与同时期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二拍”,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