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行地

出自 清代 郑燮 《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

释义:江河奔流于陆地上。比喻事物习性出自天然,不可变易。

现代解析

“江河行地”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江河在大地上奔流”,但它实际想表达的是:一种自然规律般不可阻挡的力量,或事物发展不可改变的必然趋势

举个例子:
• 说“历史的进程如江河行地”,就是在比喻历史潮流像江河一样,无论遇到什么阻碍都会向前奔涌,谁也无法强行扭转。
• 形容一个人的信念“如江河行地”,是说他内心坚定,像江河遵循地势流淌一样,不会被轻易动摇。

它的精髓在于:用江河的“自然、持久、不可阻挡”来比喻那些根植于本质的、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既形象,又充满力量感。

注意:它通常不带褒贬色彩,可以形容正义的必然胜利(如“公理如江河行地”),也可以形容某种难以改变的客观现实(如“时代变革如江河行地”)。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