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两个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一个内外兼修的完美形象。
"气质美如兰"是说一个人的仪态风度像兰花一样优雅。兰花在中国文化里象征高洁,这里用兰花作比,既突出人物不流于俗的特质,又让人联想到兰花清幽的香气和舒展的姿态,把抽象的气质转化为具体的感官体验。
"才华馥比仙"则用神仙的非凡来衬托才华的出众。"馥"字本指香气浓郁,这里巧妙地把才华比作香气,既说明才华横溢到足以感染他人,又暗含这份才情像仙气般超凡脱俗。两个比喻都用具体可感的事物(花香、仙人)来表现抽象的品质(气质、才华),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整体来看,诗句通过自然物象与神话意象的叠加,塑造出一个气质脱俗、才情过人的理想形象。这种用具体比喻抽象的手法,既避免了直白的夸赞,又让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含蓄动人,展现出中文特有的含蓄美。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