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

出自 宋代 晁补之 《忆少年·别历下》

译文柳树一望无际,画船不知人间离情,依然载着四方来客四处游荡,挂起远航的征帆。

注释官柳:大道两旁的柳树。官:把官道,大路。画舸:画船,指首尾彩画的大船。

赏析此句格调沉郁,词人起笔叠用三个“无”字,以白描的方式突出他作为飘泊者、贬谪人的凄凉,写尽词人行踪飘零、宦途辗转的生涯。

现代解析

这句词用三个“无”字开头的排比,勾勒出一幅漂泊无依的画面:

1. “无穷官柳”——路边的柳树一眼望不到头。这里的“无穷”既写柳树绵延不绝,也暗示旅途漫长看不到终点,给人一种走不出去的疲惫感。

2. “无情画舸”——华丽的游船冷冰冰地前行。船本是无情的物件,但用“无情”形容,其实是说船上的人(或旁观者)感到被抛弃的孤独,就像船根本不在乎谁在岸边目送它远去。

3. “无根行客”——旅人像没有根的浮萍。这是最直白的自嘲:官柳至少扎根土地,画舸也有目的地,唯独旅人不知道自己属于哪里,只能随波逐流。

精妙之处
表面写景,实则写心。三个“无”像三记重锤,层层递进——从环境(柳)到交通工具(船),最后落到人身上,让读者跟着旅人的视角,一步步感受到那种“天地之大,无处容身”的苍凉。这种用具体事物表达抽象孤独的手法,比直接说“我好孤独”更有画面感和冲击力。

现代类比
就像一个人站在陌生城市的高楼间,看着永远亮着红灯的十字路口(无穷)、擦肩而过的出租车毫不减速(无情),突然觉得自己像个被快递错地址的包裹(无根)——古典语境不同,但人类对漂泊的共鸣是相通的。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