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不厌耕,一日不离亲。

出自 唐代 鲍溶 《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择木无利刃,羡鱼无巧纶。
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贫。
前者不厌耕,一日不离亲。
今来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
蚕桑能几许,衣服常着新。
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
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

现代解析

这句话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真正热爱耕种的人,永远不会厌倦劳作;真正孝顺父母的人,时刻都会把父母放在心上。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它的精妙之处:

1. 做事的态度
前半句讲的是对待工作的态度。就像现在有人打游戏能废寝忘食一样,真正喜欢种地的人,天天干活也不觉得累。这说明做自己热爱的事,再辛苦也甘之如饴。

2. 为人的根本
后半句讲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现在很多人虽然工作忙,但每天都要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一样,真正的孝心体现在日常点滴中,不是逢年过节送个礼物就够的。

这句话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用种地这个最朴实的工作,和孝顺这个最根本的道德,告诉我们两个人生真理:做事情要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做人要守住最基本的良知。直到今天,这种朴实的智慧依然适用——无论是选择职业还是处理家庭关系,都需要这种持之以恒的真诚态度。

鲍溶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