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出自 唐代 李颀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译文忽然变调成低沉悲壮的渔阳掺,顿使白日转昏暗乌云翻飞。

注释更:变更,改变,这里是变调。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这里借代悲壮、凄凉的之声。黄云:日暮之云。萧条:寂寥、冷落。

赏析诗人用生动形象的比拟来写觱篥的变调,以《渔阳掺》鼓来相比沉着的调子,恍如沙尘满天,云黄日暗。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原本平静的氛围突然被激昂的渔阳战鼓声打破,顿时天色骤变——黄云密布,白日无光,整个世界陷入昏暗。

诗人用两个鲜明对比的镜头来制造戏剧性效果:
1. 听觉冲击:前句"忽然更作渔阳掺"中,"忽然"强调转折的突然性,"渔阳掺"指代节奏激烈的鼓曲(暗含战争联想),像电影里突然切进的紧张配乐。
2. 视觉震撼:后句用"黄云萧条"(浑浊压抑的云层)和"白日暗"(阳光被遮蔽)的意象,把无形的鼓声转化为可见的天象异变,仿佛连自然都被鼓声震慑。

精妙之处在于:
- 通感手法:让声音能"看见"(鼓声导致天昏地暗)
- 情绪传递:不用直接写"恐惧",但通过环境变化就让读者感受到肃杀压抑的氛围
- 历史隐喻:"渔阳掺"暗指安史之乱(渔阳是叛军起兵地),用艺术手法暗示社会巨变

现代类比:就像灾难片里,主角正悠闲喝咖啡时突然警报拉响,镜头切到乌云压城的空镜——不用解释,观众立刻明白危机降临。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