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山水画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画面感:远处层层叠叠的山石和树木间,隐约能看到蜿蜒的小路;近处山坡上的梯田里,正传来"哗哗"的放水声。就像用文字画了一幅会动的风景画。
2. 动静结合:前半句写静止的远山石树,后半句写流动的水声,一静一动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就像电影镜头从远景慢慢推到近景的特写。
3. 生活气息:"放水声"这个细节特别传神,让人仿佛看到农民在田间劳作,听到流水灌溉的声音,闻到泥土的湿润气息。把普通的农事写得很有诗意。
4. 语言艺术:用"千层"形容山石的层次感,"一带"表现梯田的线条美,都是既准确又形象的表达。就像用简笔画勾勒出景物的神韵。
这种写法好就好在:不用生僻字,不堆砌辞藻,就像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可口的家常菜,让读者轻松就能在脑海中还原出那个清新自然的乡村场景。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