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出自 元代 与恭 《思母》

译文去年五月梅雨时节,家中粮断,只好典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母亲。

注释黄梅雨:梅子熟时之雨,时当农历四、五月。黄梅谓梅子,熟时呈黄色,故称。典:典当,抵押。籴:买入粮食谷物。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黄梅雨时节,为了生计典当袈裟买米的情景,生动展现了诗人的清贫与坚韧,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现代解析

这两句诗用非常生活化的场景,传递出深沉的温情与辛酸。

直白翻译
去年五月梅雨绵绵,我曾把袈裟典当换米,带回家中。

内核解析
1. 画面感极强:黄梅雨点明潮湿闷热的季节,典当袈裟(僧人衣物)换米,直接呈现一个清贫却坚韧的形象——可能是僧人,也可能是借袈裟代指清贫文人。
2. 反差冲击:袈裟本是象征信仰或身份的衣物,却被迫当掉换粮食,突显生活窘迫到连体面都需舍弃,但“籴米归”又透露出对家人的责任。
3. 无声的深情:不直接说穷苦,而是用“典衣换粮”的行动表达;不提家人,但“归”字暗示有人等他带米回家,留白中藏满牵挂。

现代共鸣点
就像今天普通人为了生活咬牙变卖珍贵物品,诗句把艰难日子里的隐忍与爱写得举重若轻。它的魅力在于真实——不是哭穷卖惨,而是平静陈述一种“在雨里奔跑也要把伞递给家人”的温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