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象,用非常生动的画面感传递出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落尽梨花春又了"——梨花开败凋零殆尽,意味着春天即将结束。这里用梨花的凋谢作为春天的句号,比直接说"春天结束"更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看到雪白花瓣飘落的场景。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夕阳的余晖洒在地上,原本鲜亮的绿色在暮霭中显得暗淡苍老。诗人把夕阳比作"残"阳,把草木的绿说成"和烟老",用拟人手法让自然景物带上了疲惫感,就像春天走累了要休息一样。
整句诗的精妙在于:
1. 用具体景物代替抽象概念(用梨花、残阳代表春天结束)
2. 颜色对比强烈(雪白梨花、金黄夕阳、苍翠草木)
3. 动态描写静景("落尽""老"让静止的画面有了时间流动感)
4. 传递出人人都能共鸣的惜春情绪,但不说破,让景物自己说话
就像我们拍照片时会特意捕捉"最后一朵樱花"那样,诗人抓住春天谢幕的瞬间,把那种美丽又带点遗憾的感觉永远定格在了文字里。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