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

出自 宋代 寇准 《江南春·波渺渺》

译文江南的春天已经过去,离人愁思萦绕;汀州长满了蘋花,心上人还未回来。

注释汀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赏析此句清丽宛转,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图景,词人直抒胸臆,情深意挚,将女主人公的离愁抒写得淋漓尽致,“蘋满”与“未归”形成对比,更展现出女主人公在漫长等待中的孤独哀怨。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暮春时节的离别画面,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深沉的思念之情。

前半句"江南春尽离肠断"说的是:在江南地区,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看着凋零的春景,让人因为离别而肝肠寸断。这里用"春尽"暗示美好时光的消逝,用"离肠断"这个夸张的说法,生动表现了离别带来的痛苦。

后半句"蘋满汀洲人未归"意思是:水边的沙洲上已经长满了浮萍,可是等待的人却还没有回来。"蘋满"说明等待的时间很长,浮萍都长满了;"人未归"直接点出等待落空的失望。这种借景物写心情的手法很巧妙,让读者能感受到等待者的孤独与期盼。

整句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江南春天的典型景物(凋零春色、水中浮萍)来烘托离愁
2. 通过时间流逝(春尽、蘋满)强化思念之情
3. 语言直白却意境深远,让读者能立即理解,又能细细品味
4. 最后"人未归"三个字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空间

这种写法就像我们现代人说的"画面感很强",读着诗句,眼前就能浮现出江南水乡的景色,感受到诗中人的思念与惆怅。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