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出自 唐代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译文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注释但见:只见、仅见。

赏析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江边夜景:月亮静静挂在江上,仿佛在等待某个特别的人;而脚下,长江水无声流淌,一去不返。诗人用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形成巧妙对比——月亮是静止的、充满期待的,江水却是动态的、决绝向前的。

这种写法其实是在用自然景物表达人生感悟:月亮就像我们每个人,总觉得自己在等待什么人或机会,带着期盼驻足停留;而江水则像无情流逝的时间,从不为任何人停下脚步。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悄悄提醒我们:生命中有许多等待可能徒劳无功,就像江月永远等不到想等的人,但时光却像江水一样不断推着我们向前走。

这种将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写法,让冰冷的景物突然有了温度,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淡淡惆怅。

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