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出自 宋代 晁补之 《盐角儿·亳社观梅》

译文散发出来的清香不在花蕊,也不在花萼,而是从骨子里透出的清香。

注释骨中香彻:梅花的香气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彻:透。

赏析词人集中笔墨,用重复叠句的方法极写梅花的清香,突出描写了梅花的香彻透骨的特点。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花的香气作比喻,表达了一种超越表象的内在美。简单来说,诗人想告诉我们:

1. 香气不在花瓣(蕊),也不在花托(萼)——说明真正珍贵的东西不在最显眼的外表。

2. "骨中香彻"是关键:就像一个人真正的魅力不是靠化妆打扮,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气质。这种香气是内在的、持久的,贯穿了整个生命。

就像我们现实中:
- 香水会挥发,但一个人良好的修养会一直存在
- 漂亮的外表会衰老,但真诚善良的品格永不褪色
- 表面的讨好容易模仿,但发自内心的善意无法伪装

诗人用"香气"这个具体可感的东西,让我们明白:真正值得珍惜的品质都是内在的、本质的。这种表达既形象又有哲理,把抽象的人生道理说得像闻到花香一样真切。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