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现代解析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无奈和哀愁,用生活中的场景来传递内心的痛苦。

“真无奈”直白地道出无力改变的苦闷,像是一个人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只能叹息。
“倩声声邻笛”中的“邻笛”是借邻居的笛声来写自己的心境——笛声本与自己无关,却一声声往耳朵里钻,躲也躲不开,就像烦闷的情绪挥之不去。
“谱出回肠”更是巧妙:笛声本是无意的,但在伤心人耳中,却仿佛在替自己倾诉曲折的愁肠(“回肠”比喻内心郁结的愁思)。

整体来看:诗人没有直接哭诉多痛苦,而是借邻居的笛声说“连这声音都在替我难过”,把无形的哀愁写得鲜活可感。这种“借物诉情”的手法,让抽象的无奈有了画面和声音,更容易引起共鸣。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