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出自 元代 张养浩 《雁儿落兼得胜令》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离;往常时俯仰承极贵,如今逍遥谒故知;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徒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抖擞了元亮尘,分付了苏卿印;喜西风范蠡舟,任雪满潘安鬓。

  乞得自由身,且作太平民;酒吸华峰月,诗吟泺水春。而今,识破东华梦;红裙,休歌南浦云。三十年一梦惊,财与气消磨尽。把当年花月心,都变做了今日山林兴。

  早是不能行,那更鬓星星。镜里常嗟叹,人前强打撑。歌声,积渐的无心听;多情,你频来待怎生?自高悬神武冠,身无事心无患。对风花雪月吟,有笔砚琴书伴。

  梦境儿也清安,俗势利不相关,由他傀儡棚头闹,且向昆仑顶上看。云山,隔断红尘岸;游观,壶中天地宽。

  也不学严子陵七里滩,也不学姜太公磻溪岸,也不学贺知章乞鉴湖,也不学柳子厚游南涧。俺住云水屋三间,风月竹千竿。一任傀儡棚中闹,且向昆仑顶上看。身安,倒大来无忧患;游观,壶中天地宽。

现代解析

这句话描绘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

“我悠闲地边走边看风景,连云雾缭绕的高山都仿佛在对我表示喜爱。”

1. 动作里的闲适感
“看时行踏”四个字活灵活现——不是匆忙赶路,而是走走停停、东瞧西看,像周末逛公园一样轻松。这种随意感让人瞬间代入场景,仿佛自己也踩着落叶慢悠悠散步。

2. 大山的“人情味”
作者不说“我爱云山”,反而说“云山爱咱”,把山拟人化了。就像你对猫招手它居然回应你,那种惊喜!这种写法让冷冰冰的风景突然有了温度,好像整座山在笑眯眯地欢迎你。

3. 暗藏的快乐哲学
表面写景,实则透露心境:当人放松下来欣赏自然时,一草一木都显得亲切。就像现代人爬山拍照发朋友圈时,其实也在表达“看,这片风景懂我的快乐!”

总结魅力所在
短短11个字,有动作、有画面、有情感互动,还藏着“你对世界微笑,世界就对你微笑”的生活智慧,像一张自带BGM的古代风景明信片。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