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侯之至,按国之故,以佣除本,悉夺归之。
罗池庙者,故刺史柳侯庙也。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曰:“兹土虽远京师,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我则非人。”于是老少相教语,莫背侯令。凡有所为,于其乡间,及于其家,皆曰:“吾侯闻之,得无不可于意否?”莫不忖度而后从事。凡令之期,民勤趋之,无有后先,必以其时。于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
步时民贫,以男女相质,久不得赎,尽没为隶。我侯之至,按国之故,以佣除本,悉夺归之。大修孔子庙,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柳民既皆悦喜。尝与其部将魏感、谢宁、欧阳翼饮酒驿亭,谓曰:“吾弃于时,而寄于此,与若等好也。明年吾将死,死而为神,后三年,为庙祀我。”及期而死。
三年孟秋辛卯,侯降于州之后堂,欧阳翼等见而拜之。其夕梦翼而告曰:“馆我于罗池。”其月景辰庙成,大祭。过客李仪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庙门即死。
明年春,魏忠、欧阳翼使谢宁来京师,请书其事于石。余谓柳侯,生能泽其民,死能惊动福祸之,以食其土,可谓灵也已。作迎享送神诗,遗柳民,俾歌以祀焉,而并刻之。
柳侯,河东人,讳宗元,字子厚。贤而有文章,尝位于朝光显矣。已而摈不用。其辞曰:
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侯之船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
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嚬以笑。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北方之人兮,为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下无苦湿兮高无干,秔稌充羡兮,蛇蛟结蟠。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现代解析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当我(侯)到达此地后,依照国家的旧有制度,用雇佣劳动抵偿债务,将原本属于百姓的东西全部归还给他们。"
用大白话解释就是:
1. 新领导上任后首先尊重传统(按国之故)——说明做事讲规矩,不搞"新官上任三把火"那套
2. 用劳动抵债(以佣除本)——体现灵活变通的管理智慧,既解决债务问题又给人出路
3. 把财产物归原主(悉夺归之)——展现魄力,敢于纠正历史遗留问题
这句话的魅力在于:
- 短短19个字就展现了一个有原则、有办法、敢担当的领导者形象
- "夺归"二字用得特别有力,不是简单"归还",而是带着整顿的决心
- 传递出"执政为民"的核心思想:该抵债的抵债,该返还的返还,清清楚楚
就像现在处理拆迁纠纷,既按政策办事,又给合理补偿,最后把该给群众的利益坚决落实到位——这种既讲规矩又有人情味的做法,古今都是一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