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出自 唐代 白居易 《除夜寄弟妹》

译文各在流落在万里之外,一别就是经年,在此除夕夜,一个人对着孤灯,思念之情难以自控。

赏析此句非常传神地描绘了一幅孤灯夜坐图,写诗人与亲人分别后,独自过除夕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漫长分离后独自面对孤灯时的复杂心情,用最朴素的生活场景传递最普遍的情感共鸣。

"万里经年别"像用尺子丈量思念——空间上相隔万里,时间上分别多年,两个维度把分离的残酷具象化。就像现代人看着手机地图上遥远的距离标记,计算着上次见面的天数,这种时空的双重阻隔会让任何亲密关系都变得艰难。

"孤灯此夜情"是深夜独处的经典画面。一盏灯的光晕圈出小小的孤独世界,黑暗放大了所有情绪。就像今天人们熬夜盯着发亮的手机屏幕,那种灯光下的孤独感古今相通。一个"孤"字既是客观描述灯火的孤单,更是主观投射内心的寂寥。

妙在诗人没说破具体是什么感情——可能是思乡,可能是念人,留给读者用自己的经历去填充。就像我们翻看旧照片时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所有浓烈的思念、遗憾、温柔都融在这简单的灯光场景里。

这种表达手法如同现代摄影的极简主义:没有华丽辞藻,只用万里距离、经年时光、一盏孤灯三个元素,就搭建起让人瞬间共情的情绪空间。它证明真正的好诗不需要生僻字,用日常事物作容器,反而能装下更多人生况味。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