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邻鸡唤起,一场寂寥,无眠向晓,空有半窗残月。

出自 宋代 柳永 《小镇西·意中有个人》

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天然俏、自来奸黠。最奇绝。是笑时、媚靥深深,百态千娇,再三偎著,再三香滑。
久离缺。夜来魂梦里,尤花殢雪。分明似、旧家时节。正欢悦。被邻鸡唤起,一场寂寥,无眠向晓,空有半窗残月。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失眠者孤独等待天亮的画面,像用白描相机拍下的生活片段。

"被邻鸡唤起"是整幅画面的开关——天还没亮,邻居家的公鸡突然打鸣,把浅眠的人惊醒了。这里藏着两层妙处:一是用鸡鸣声点出时间(凌晨三四点),比直接写"凌晨醒来"更鲜活;二是"邻鸡"这个细节让人联想到乡村环境,暗示主人公可能身处异乡。

"一场寂寥"像突然泼在画布上的灰色颜料。失眠时的孤独感会随着夜色发酵,特别是被意外惊醒后,那种"全世界都在安睡只有我清醒"的落寞感。用"一场"来形容,仿佛寂寥是场躲不开的夜雨。

"无眠向晓"四个字画出时间流逝的轨迹。睡不着的人看着窗外,黑暗像浓墨慢慢化开,天光一丝丝渗进来。这个过程中,每分每秒都被拉长得清晰可感,比直接写"熬到天亮"更有画面感。

最精彩的是收尾的"空有半窗残月"。失眠者转头看向窗户,发现月亮只剩小半轮挂在天边,像被咬剩的月饼。这个"空"字用得极妙,既说月亮残缺不全,又暗示等待整夜却一无所获的空虚。残月成为孤独的实体化身,比任何心理描写都传神。

整句诗像一组电影镜头:声音(鸡鸣)→感受(寂寞)→过程(等待)→画面(残月),用最朴实的乡村元素,把现代人都会经历的失眠夜写得既具体又悠远。特别是"半窗残月"的意象,今天城市里睡不着刷手机的人,抬头看见窗外缺月时,依然能瞬间共鸣。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