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城市夜晚的热闹景象,用三个画面层层递进,像电影镜头一样展开:
1. 听觉冲击——"画鼓喧街":街上有彩绘的鼓在敲打,咚咚的鼓声传遍大街小巷,让人一听就知道在举办庆典活动。"喧"字特别传神,仿佛能听见鼓声里夹杂着人群的欢闹。
2. 视觉盛宴——"兰灯满市":整个集市挂满了兰花造型的灯饰(或是用兰膏点燃的灯),灯光像流水一样填满街市。一个"满"字让人看到灯火通明、没有死角的明亮景象。
3. 自然与人文交融——"皎月初照严城":这时皎洁的月亮刚刚升起,月光洒在高大整齐的城墙上。把月光和人工灯火放在同一个画面里,既显出人间繁华,又带着自然的清雅。
这句子妙在短短15个字就调动了听觉(鼓声)、视觉(灯光、月光)、空间感(从街道到整个城市),像用文字画了一幅会动的夜景图。最精彩的是最后用月亮"初照"的安静画面收尾,让热闹中突然带出一丝静谧,就像狂欢时突然抬头看见月亮的那种微妙感受。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