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出自 唐代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

译文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注释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赏析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可见工人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月光下,一位面色因劳作或饮酒而泛红的男子,在寒夜中放声高歌,歌声甚至让冰冷的河川都为之震颤。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感受它的魅力:
1. 色彩与温度的反差:赧郎(红脸汉子)的热烈与"寒川"的冰冷形成强烈对比,就像冬天里突然看到一团篝火,瞬间感受到生命的温度。

2. 声音的穿透力:用"动寒川"这种夸张手法,让我们仿佛听见粗犷的歌声在夜色中回荡,连河水都产生共鸣,比直接说"歌声响亮"更有感染力。

3. 劳动者的浪漫:没有直接写采矿或冶炼,但通过月光、红脸、寒川等元素,巧妙传递出古代工人苦中作乐的生活气息,就像现代工人在下班后喝酒唱歌解乏的场景。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