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鱼米之乡的丰收图景,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它的魅力:
1. 视觉冲击力
"鲥鱼出网蔽洲渚"就像用无人机拍下的震撼画面——渔民收网时,银光闪闪的鲥鱼多到能遮住整片沙洲。一个"蔽"字让人瞬间想象出鱼群跳跃、鳞片反光的壮观场面,比直接说"很多鱼"生动百倍。
2. 味觉对比
把春天的荻笋和日常的牛乳作对比特别巧妙。不是说牛乳不好喝,而是刚挖的嫩荻笋带着泥土的清香和天然的甜味,这种时令鲜味让见惯的牛乳都显得普通了。就像现在人会说"刚摘的草莓比冰淇淋还甜"一样接地气。
3. 生活智慧
短短两句藏着古人的生存哲学:江里捞鲥鱼,岸边挖荻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智慧。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应季而食"的生活美学,春天就该享受这些转瞬即逝的天然美味。
这种写法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晒九宫格美食图,只不过古人用十四个字就拍出了动态视频+味觉特写的效果,还顺便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