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幅罗裙窣地,微行曳碧波。

出自 五代 孙光宪 《思帝乡·如何》

如何,遣情情更多?永日水晶帘下,敛羞蛾。
六幅罗裙窣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位女子身着长裙、款款而行的优雅画面。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欣赏:

1. 画面动感美
"六幅罗裙"点明裙摆宽大(古时一幅约30厘米,六幅即裙围近两米),"窣地"写裙角轻擦地面的窸窣声,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让人仿佛看见丝绸裙摆在地面拖曳的波纹。

2. 色彩意境美
"碧波"的比喻很妙,既形容青绿色裙摆如水波荡漾,又暗含女子行走时如凌波仙子般的轻盈体态。一个"曳"字活现了裙摆流动的韵律感,就像看水中涟漪缓缓扩散。

3. 含蓄的性感
古人写美人常避讳直白描写,这里通过裙摆的声响(窣)、动态(曳)和光泽(碧波),让读者自行想象女子步态生姿的风情,比直接写容貌更令人回味。

这种描写就像现代用"鱼尾裙摆划过舞池"来表现优雅,古人用更诗意的自然意象来完成对女性美的艺术表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