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出自 元代 周德清 《塞鸿秋·浔阳即景》

译文万里长江犹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缎伸向远方,淮河两岸青翠的远山连绵起伏。

注释练:白绢,白色的绸子。淮山:在安徽省境内,这里泛指淮水流域的远山。淀:同“靛”,即靛青,一种青蓝色染料。

赏析词人举头远望,见秋江万里,静如白练,绵延屈曲,有秋山数点,葱郁苍翠,青如蓝靛,渲染出秋天特有的苍茫寂静的氛围,为全篇设置了一个宏阔、高远的背景基调。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用最直观的色彩和比喻让人瞬间身临其境。

"长江万里白如练":
把绵延万里的长江比作一匹展开的白绸带,既写出了江水的绵长("万里"强调空间上的辽阔),又用"白如练"突出了江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的质感。不用复杂词汇,单是"白绸带"这个比喻就能让人立刻想象出江面平静时泛着银光的画面。

"淮山数点青如淀":
远处淮河边的群山像几滴青蓝色的颜料点缀在天边。"数点"说明山很远,显得小而朦胧;"青如淀"("淀"指古代染料)用染料的浓艳形容山的苍翠,既写实又带点艺术夸张,让静止的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这两句的精妙在于:
1. 强烈的视觉对比:一白一青,一平一立,江的流动感和山的稳固感形成反差,画面立刻生动起来。
2. 用生活化比喻:绸带、颜料都是古人日常接触的东西,即使不懂诗词的人也能通过这些常见物理解意境。
3. 尺度的把控:"万里"和"数点"一大一小,既显天地辽阔,又突出细节,像广角镜头和特写的结合。

这种写法不需要华丽辞藻,而是用最朴素的比喻激活读者的感官,让人一眼就能"看"到诗人笔下的江山。

周德清

周德清(1277-1365)元代文学家。字日湛,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高安市杨圩镇睱塘周家)人。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后代。工乐府,善音律。终身不仕。著有音韵学名著《中原音韵》,为我国古代有名的音韵学家。元代卓越的音韵学家与戏曲作家。《录鬼簿续篇》对他的散曲创作评价很高,然其编著的《中原音韵》在中国音韵学与戏曲史上却有非凡影响。「德清三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31首,套数3套。至正己(1365)卒,年八十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