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如中酒,恨无力。
出自 宋代 秦观 《促拍满路花·露颗添花色》
露颗添花色,月彩投窗隙。春思如中酒,恨无力。洞房咫尺,曾寄青鸾翼。云散无踪迹。罗帐熏残,梦回无处寻觅。轻红腻白,步步熏兰泽。约腕金环重,宜装饰。未知安否,一向无消息。不似寻常忆。忆后教人,片时存济不得。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把春日里纷乱的思绪比作喝醉酒后的状态。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春思如中酒"
春天容易让人产生各种情绪,比如对远方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些思绪就像喝多了酒一样——头脑发胀、心绪飘忽,理不清又放不下。
2. "恨无力"
更无奈的是,面对这些情绪时,人就像醉后浑身发软一样,明明想挣脱却使不上劲儿。既控制不了思绪的蔓延,也解决不了内心的愁闷。
这句诗的精妙在于:
- 用醉酒形容心绪,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
- "无力"二字点出人在情感前的被动,有种温柔的颓唐感
- 短短7个字,把春天特有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烦闷精准捕捉
就像现代人偶尔会说的"emo到没力气",古人用更诗意的语言,表达了人类共通的情绪困境。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