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
出自 宋代 秦观 《一丛花·年时今夜见师师》
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种繁华散尽后的寂寥感,可以拆解为三个层次来理解:
1. 热闹过后的空虚
"妙舞清歌罢"就像看完一场精彩的歌舞表演,人声鼎沸的宴会刚结束时的场景。诗人用这四个字瞬间把我们带入到那种灯火渐暗、宾客散去的氛围中。
2. 突然袭来的孤独
"又还对"这个转折特别巧妙,就像我们聚会散场后,热闹的余温还在,但一转身发现只剩自己时的那种落差感。三个字就把情绪从喧嚣拉到寂静的过程生动展现。
3.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秋色嗟咨"是点睛之笔。看着满地落叶的秋景(秋色),忍不住叹气(嗟咨),这不仅是季节的萧瑟,更是对人生盛筵难再的惆怅。就像我们翻看老照片时,既怀念过去,又感叹时间无情的那种复杂心情。
整句诗的精妙在于,用"歌舞散场"这个具体场景,道出了人生所有繁华终将归于平静的永恒主题。就像我们经历过热闹的春节、欢聚的毕业典礼后,突然安静下来时那种说不清的淡淡忧伤,诗人用短短十几个字就精准捕捉到了这种人人都有却难以表达的感受。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