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谁欤?

出自 金朝 蔡圭 《江城子·王温季自北都归过予三河坐中赋此》

王温季自北都归,过余三河,坐中赋此。

鹊声迎客到庭除。问谁欤?故人车。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
东城入眼杏千株。雪模糊,俯平湖。与子花间,随分倒金壶。归报东垣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

现代解析

“问谁欤?”这句话直白翻译就是“这是在问谁呢?”,但它的魅力远不止字面意思。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感受它的妙处:

1. 留白的艺术
像国画里的留白一样,这句话故意不说清楚“问什么”和“问的对象”,反而让读者自动脑补场景。可能是诗人对着月亮自言自语,也可能是面对历史发出的感慨,这种朦胧感反而让人浮想联翩。

2. 穿越时空的对话感
这句话自带“喊话”效果。就像现在人对着天空喊“这到底是谁的锅?”一样,古人用“欤”这个语气词,把抽象的问题抛向虚无,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个人站在天地间发问的身影。

3. 现代依然适用的灵魂拷问
今天我们可以这样活用:
- 看到社会现象时:“问谁欤?——责任到底在谁?”
- 自我反思时:“问谁欤?——其实答案在自己。”
这种简洁有力的质问方式,特别适合表达无奈、困惑或寻求答案的情绪。

这种古文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它用最简单的三个字,同时包含了问题、情绪和哲学思考,像一颗能无限泡发的茶叶,每次回味都有新滋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