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

出自 宋代 吕渭老 《薄幸·青楼春晚》

青楼春晚。昼寂寂、梳匀又懒。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记年时、偷掷春心,花间隔雾遥相见。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
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却谁拘管。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腰支渐小,心与杨花共远。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场景:突然听到乌鸦啼叫、黄莺鸣啭,瞬间勾起了心中无限的愁绪。

诗人用声音作为情感的触发器——乌鸦的叫声常给人凄凉之感,黄莺的啼鸣又带着春日的鲜活,两种声音交织,形成一种矛盾的情绪张力。这种“听到某种声音突然被勾起回忆或情绪”的体验,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比如雨天听到旧歌想起往事,或者偶然听到乡音感到鼻酸。

“新愁无限”四个字很妙——不是具体的烦恼,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突然涌上心头的怅然。这种愁绪没有明确缘由,恰恰符合现代人常说的“莫名emo”状态,让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能产生共鸣。

整句诗的魅力在于,它用极简的白描(乌鸦叫、莺啼),精准捕捉了人类共通的感性瞬间,把抽象的情绪具象化,让我们看到:原来古人和我们一样,也会被偶然的声音击中内心。

吕渭老

吕渭老(生卒年不详),一作吕滨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宣和、靖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有诗名。南渡后情况不详。赵师岌序其词云:“宣和末,有吕圣求者,以诗名,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圣求居嘉兴,名滨老,尝位周行,归老于家。”今存《圣求词》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