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
出自 金朝 段克己 《满江红·过汴梁故宫城》
塞马南来,五陵草树无颜色。云气黯,鼓鼙声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险,将军束手无筹策。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长戈袅,飞鸟绝。原厌肉,川流血。叹人生此际,动成长别。回首玉津春色早,雕栏犹挂当时月,更西来、流水绕城根,空呜咽。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战火蔓延、局势紧张的动态画面。我们可以拆解为三个层次来理解:
1. "渐烟尘"——用逐渐弥漫的硝烟和尘土,形象地表现出战争逼近的过程。就像远远看见沙尘暴卷过来,让人感受到压迫感。
2. "飞度九重城"——"飞度"强调速度之快,"九重城"指代重重防护的皇城。连用这两个词,生动展现出敌军势如破竹的攻势,再坚固的防御都被迅速突破。
3. "蒙金阙"——"金阙"是皇宫的代称,"蒙"字用得巧妙,既描写硝烟笼罩皇宫的实景,又暗喻国家政权遭遇危机。就像给宝座蒙上一层阴影,暗示统治受到威胁。
整句诗通过由远及近的镜头式描写,用烟尘这个具体意象,把抽象的国家危机写得可见可感。动词"渐""飞度""蒙"形成递进关系,像快镜头一样展现危机蔓延的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战火逼近皇城的惊心动魄。
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